首页 > 酒店新闻 > 行业动态

AG旗舰厅官方网站|二代如何才能有“狼性”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2:03    次浏览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微信公众号ID:jiazuqiyezazhi)文:雪珥无论是在政治权力的传承,还是家族企业的传承上,“狼性”的逐代递减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视野所及范围之内,“二代”的确少有“狼崽子”,亦令不少人平生“宁无一人是男儿”的感慨。 所谓“狼性”,大约可体现在三个方面:1.高度敏锐的风险意识,随时能嗅到危险;2.高度敏锐的机遇意识,随时在寻找机会;3.冷酷现实的实干意识,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狼性”递减的传统传承旷野上、丛林里厮杀出来的“狼一代”,都是“百战余生”、“狼性”强悍,这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到了“二代”时,“狼性”变得迟钝、模糊,这三种意识都急剧衰退。古人说皇子们“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阉竖之手”,高墙深远的圈养,锦衣玉食的浸润,再野性的狼也被养成了羊。古时的“二代”们,还多少要面对“夺嫡”之争,虽不能与父辈在旷野丛林中的狼奔相比,也还是可以作为圈养状态下的对抗型竞技活动,成为保持狼性的一种无奈的锻炼方式。而如今的“二代”,则大多数没有这样的锻炼机会,子女尤其儿子数量的匮乏成为刚性约束,令家族企业在接班人选上别无选择。坐享其成、别无竞争,连笼子里的格斗训练都免了,这究竟是幸事还是不幸? 传统的传承方式,确实容易导致“狼性”递减甚至丧失。中国历史上的家庭财产传承,一般适用“诸子析产制”,也就是儿子们平分家产。若以家族企业为例,这会导致两个后果:1.代际传承后,企业实际上被自行强制分拆,这是造成中国难有“百年老店”的制度根源;2.“诸子析产制”是家族内部的“大锅饭”,只顾公平,不顾效率,“二代”因此缺乏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多干不如少干、干的不如不干的,以减少犯错的机会。在“诸子析产制”下,即便有“狼崽子”,也难以得到资源的倾斜。家族内“均贫富”的关注是压倒一切的,狼和羊的区别失去意义。甚至两相比较下,做“羊”而不做“狼”倒更符合“二代”的经济人理性,这当然又进一步削弱了狼性。“嫡长子继承”的高昂代价在政治权力的传承上,中国传统奉行的主要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与民间的“诸子析产制”有着根本的区别,那就是由一个接班人赢者通吃,其他人只能吃点剩汤剩菜,更惨的则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能否接班,收益有着天壤之别,后果如此严重,这对皇子们有着巨大的刺激作用,“狼性”因此得以传承,但代价极其高昂。 根据《春秋公羊传》的表述,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个制度,将皇子之外的人排除在了继承范围之内,基本杜绝了来自其他血缘关系的竞争。但是,皇子之间的竞争烈度并未能消减。“嫡长子”毕竟是相对的,通过改动排队人的数量,完全可以造成“后来居上”,而“插队加塞”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将排在前面的候选人从政治上打倒,甚至从肉体上予以消灭。 培养狼,第一个代价就是可能会见血,甚至是亲人的血。(图:今人绘画作品《玄武门之变》)面对最高权力的巨大诱惑,朝堂之上的大臣朋党外戚,后宫之中的妃嫔宦官等,各有山头,各有所拥戴的皇子,各种利益集团自然便展开了博弈甚至厮杀,步步惊心。纵观“二十四史”,围绕接班人而展开的争斗,几乎是所有宫廷悲剧及大多数朝堂悲剧的源头,历代政权都因此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围绕“国本”的争斗恰恰成为“国本”被放血的巨大伤口。“狼一代”的高压之下当“二代”进入实习岗位,其与“一代”之间的摩擦也不可避免。历史上皇帝与储君之间因为权力分享的矛盾,并不鲜见。中国传统社会,无论是政治团体还是经济团体,最高权力往往是“排他性独占”的。对这种权力的任何分享,即便是接班人“实习”性质的分享,也可能成为不安定的因素。最高层出现了实质上的两个核心,原先的权力平衡自然受到影响。大多数朝代的皇家,这种父子之间的争权并不严重,作为接班人的儿子一般谨小慎微,慢慢熬过“实习”期,但是偶尔也会出现激烈的对抗。比如汉武帝,就受惑于宠臣江充,怀疑太子刘据与生母卫皇后合谋害己,父子相疑之下,反而真的逼反了太子,发生激烈内战,并最后以皇后和太子双双自杀而告终;武帝事后虽悔悟,但这个刺激太过于深刻,以至于他在病危前册立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时,先将其生母“钩弋夫人”赐死,创下了因权灭亲的极端典范。母子结盟与爹争权的戏码,如今当然是不多的。但是,“二代”若已成家,在“外戚”支持下与老爹争权,却也并不罕见。这其中,有的是为了利益,更多的则是为了话语权。“不作为”导致的羊效应所谓立贤,虽然看上去不错,但标准是弹性的,难以把握,容易激发争斗;立嫡的标准是固定的,虽然机械,但便于操作,利于维稳;两者各有利弊,权衡之下,立嫡更胜一筹,并且便于成为后代的操作标准。然而,最高权力的无限影响力,将权力传承中的任何瑕疵,都进行了巨量的放大,立嫡不立贤的弊端,也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汉武帝、晋武帝、隋文帝、唐高祖、明太祖等,都因此或选择了庸人(如晋惠帝)、或选择了恶人(如隋炀帝),造成政局波动,甚至引爆政变(如唐初的玄武门之变)乃至大规模内战(如明初的靖难之役),祸国殃民。 立儿子朱棣得“一世之安”,立太孙朱允炆保“万代之法”,朱元璋选择了后者。他万万没想到,珍惜手足之情的太子死得早,留下太孙去面对一群如狼似虎的叔叔,最终导致内战的结果。嫡长子继承制并不能根除兄弟阋墙,且还有个先天瑕疵:接班人的标准并不依据德能勤绩,而是生母的地位与出生的顺序先后。这些问题在当今基本不存在,因为当今大多数的传承是别无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另一问题,那就是未必能培养出一头真正的狼。嫡长子继承制伴随的是公开立储。在接班人明确的情况下,壁垒分明:1.接班人的利益最大化,就是维稳、不出问题,这导致了竞争者的行为准则是“不作为”,韬光养晦,但是,韬光养晦久了,即便原先还是有些本事的,有点狼性的,也往往过了保质期,真的就成了草包和废物;2.竞争者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先将接班人打倒,这导致了竞争者的行为准则是“先破坏、再建设”,甚至“只破坏、不建设”,这样的竞争是恶性的,其对政权根基的冲刷力很强。中国历史上,接班人几乎成为一种伤亡率极高的“职业”,就是因为其本身往往并非松柏之材,却不得不置身于风口浪尖之上。清代的康熙、雍正试图对此进行改革,推行秘密建储制度,接班人不再明确,阵营也就模糊了。每一个成年的皇子,其名字都有可能被写在“正大光明”牌匾后的锦匣中,因此,在竞争的过程中,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纯粹破坏的就少,更多致力于建设才能更有机会。对于一个机构来说,这样的权力竞争秩序,无疑是良性得多了。而对于现任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秘密立储可以让他避免过早对接班人的问题表态,得以有效避免或减弱体制内不同利益集团的争斗,他也可以长期观察每一个候选人,甚至凝聚所有候选人的力量并投放到国家和政权的建设上,而非内耗上。当今多数“二代”无须竞争上岗,不存在夺嫡斗争,等于过去的公开立储,其问题就是:1.既已是天然“太子”,何必需要再努力呢?2.既然只有“太子”才能传承,其它人包括外戚,又何必再添砖加瓦呢?狼与羊的生物圈最为核心的一个问题是,当今“二代”还需要“狼性”吗?当今之世,无论国际国内、政治经济,乃至婚姻家庭,危机与风险从来都不会消逝,毕竟,最核心的人性没有任何改变,人性博弈也没有任何改变。遗憾的是,对于此点,不仅象牙塔内的学者、连久经沙场的“狼一代”们也容易疏忽,从而乐意将“二代”放到温室里哺育,避风避雨避霾。他们有意无意地回避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毛泽东词),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旧是社会现实。“狼一代”对“二代”的教育培养自然都是不遗余力的,但是却基本忽略了“狼性”的养成。财富积累的完成,使得“狼一代”大大提升了自身抗风险的能力,也容易令他们产生风险概率在降低的错觉。财富的确是甲胄、盾牌,但只能在风险来临时增加抵抗力,并不能消除风险;并且,财富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比如更为复杂而危险的政商关系,更难分清利益还是情感驱动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姻亲关系,等等。 毫无疑问,“狼性”对于“二代”接班有着关键的作用。同样毫无悬念的是,大多数的传承都会忽视“狼性”的养成,或出于偷安侥幸心态,或是因为不知如何培育训练,或是干脆被娇生惯养的“二代”拒绝。其实,对于整个生态圈来说,这也十分正常,倘或没有那些“羊二代”作为猎物,新一代的“狼”又去哪里寻找目标呢?物竞天择,周而复始,皇帝尚且可以轮流做,何况财富之“狼”呢?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10月号,版权归《家族企业》杂志所有。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 11.7我们聊继承人该怎么当?更好的家族与企业:致下一个十年的备忘录2016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主题论坛暨第三届最佳传承企业评选11月7日 09:00-12:30跨代创富研讨会暨新生代企业家组织调研报告发布点击图片,了解详细议程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家族企业杂志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