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店新闻 > 公司新闻

AG旗舰厅官方网站|【努力实现“两个走在全国前列”】江西公安之“数据强警”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2:03    次浏览

前言近年来,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公安工作面临空前挑战:如何变过去的人海战术为今天的信息主导、精准打防、精确管控的前沿警务模式?如何实现现有警力的“无增长改善”、警务成本下降?如何实现整个队伍的精细化管理?一场新的警务革命势在必行。“公安机关只有占领了信息化的制高点,才能彻底掌握公安工作的主动权”迅速成为江西公安上下共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公安信息化作为引领整个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举措被摆到突出位置并深入推进。观念一变天地宽。如今,鼠标轻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成为江西公安民警打击犯罪的生动写照——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小的代价抓获犯罪分子,几代公安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正借助信息化得以实现。从无到有、从概念到实体、从建设到应用,信息化建设成为原动力,全面触动各项公安工作的“末梢神经”,促使执法效能全力迸发,推动警务变革破浪前行,带来了江西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飞跃。从警多年的南昌市公安局八一派出所民警冯岷浩,现在有了爱不释手的新玩意——“移动警务通”。 “辖区里重点管控人员流入了多少、流出了多少,哪个位置治安案件多发,一看就知道。”冯岷浩说。目前,全省有4.4万名公安民警配备了移动警务通,可随时随地接警处警、盘查可疑人员和车辆、接收情报指令和防控指令。“移动警务通”的背后,是“数据超市”强大的数据搜集、分析能力。近年来,江西公安顶层设计,确定了“六大体系、七大应用”的总体框架,以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整合对接88个公安业务系统,全力打造包括警情信息在内的公安业务数据、社会资源数据、互联网数据为基础的“数据超市”和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龙头的“应用超市”,以数据流推动信息流、业务流。海量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汇集,生发出一条条警情,勾勒出一桩桩案事件轮廓。“数据超市”有效聚焦违法犯罪问题热点区域和成因,将原本分散的数据“孤岛”联成“板块”,从数据摸排规律,把规律变成指令,形成“准确研判、合成作战、反应快速、打击高效”的新型网上作战体系,让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渐趋立体严密。“一次录入,长期储存。原来装在社区民警口袋和脑袋中的信息,现在都转化为‘网上信息’,最大限度地实现基础信息共联共享共用。”江西省公安厅科信总队总队长谢俊忠表示,信息采集的过程,也是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线索、排查安全隐患的过程。 截至目前,“数据超市”已整合全省公安业务、天网视频、社会单位、互联网等内外部数据836类、300亿条,成为我省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骨干支撑。新一代移动警务就是“应用超市”落地应用的成果。江西省公安厅以PPP的运作模式,全面打造新一代移动警务建设应用。省厅升级移动警务平台,开发设计应用软件,首批推出的移动110、移动办案、巡逻盘查、智能“云搜”、警务微信等16个热点应用已经上线运行。统计数据印证了“数据超市”和“应用超市”的成效,今年以来,全省抢夺、抢劫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3.6%、31.6%。 信息化腾飞的翅膀扇动,惠及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等各个方面并催生新型警务机制。全长138公里的昌九高速是江西省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来往车辆多、通行密度大。过去,路面巡逻警力居高不下,但交通事故的数量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如今,昌九高速轴端的路面巡逻警力不再增加,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却大幅降低,依托大数据警务云平台的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功不可没。江西省公安厅交管局立足交通管理海量业务数据研发的“公安交管大数据统计研判平台”,使得事故预防、车辆管理、违法查控水平大大提升。平台通过对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等重点业务流量分析,及时掌握全省交通事故的发生状况和变化趋势,针对性加强重点地段、重点时段交通安全监管。如今,只要轻点鼠标,指挥中心、巡逻交警、交警执法站与驾车司机之间,便可实现动态互动。民警在电子巡逻中,发现违法车辆,随时呼叫巡逻民警就近处置,整个过程最短只需几分钟。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警务运行模式,不仅提高了预防、打击犯罪的针对性、有效性,大大提升了行政管理效能,更是催生了一个个服务民生警务新平台。南昌市民程平登陆江西公安网上办事大厅,注册并填注身份信息,预约身份证补办业务,将自己准备的材料拍照上传,两分钟后,就收到了“预约成功”的手机短信回复。“第二天上午到办证中心只花了几分钟就搞定了,不会因为材料不齐多跑路。”程平告诉记者,“这在过去几乎不可想象。” 近年来,江西公安机关全力打造网上办事服务枢纽——江西公安网上办事大厅,形成集治安、户政、交管、出入境、消防、网安、禁毒、监所管理、边防等9大警种、218项公安业务于一体的网上服务“云平台”。同时整合省、市、县350余个“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将网上审批系统终端延伸到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及基层所队,通过“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真正兑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的便民利民承诺。因为“便民”“实用”,该平台2014年上线运行至今,共有注册用户12.65万个,累计网上办事151万件,获得了公安部的充分肯定,并荣获全国行政服务大厅“百优”称号。2015年12月,江西公安又采用省级共建共享方式,全面启动网上办事大厅微信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时空的“掌上公安局”,将原来仅限于PC机上的网上办事延伸至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实现传统公安业务工作向移动终端的全面延伸。 “抓好信息化建设,理念是先导,核心在钻研,根本还是运用到实践。我们要树立数据思维、学会数据方法、运用数据工作,聚焦实战运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借助各警种现有技术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深入解决打防管控和服务民生的问题,逐步实现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数据警务的转型升级。”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郑为文表示。从侦查破案的大海捞针到精准打击一键锁定,从靠人双腿跑路到数据跑路,信息化已成为江西公安工作的新引擎和警务创新的新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公安信息化整体架构逐步落实,势必给江西公安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引领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谱写“平安江西”新的篇章。相关链接 2016年10月8日,《法制日报》刊发了《老百姓对社会治安最满意——宜春公安打造智慧警务编织惠民平安网》。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公安机关坚持改革创新,以“全警情录入+”为抓手,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大力实施数据公安和科技强警战略,创新警务机制,打造智慧警务,构建协同创新,推动转型升级。随着一系列惠民智能化平台的建成,智慧警务让群众有了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最近,由宜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2015年全市文明幸福指数评价结果通报》显示,全市城乡居民对社会治安、教育、生活环境最满意。宜春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万秀奇感慨地说:“老百姓对社会治安‘最满意’,就是对宜春公安机关的最高褒奖,就是广大民警的最大‘获得感’,再苦再累再屈也值!” 智慧“灯”让农村平安路“亮”起来位于105国道旁的永泰镇和洋湖乡地处宜春樟树市南部,距离城区10余公里远。近日,《法制日报》记者随“和谐平安赣鄱行”新闻采风团路过此地时,发现这里的农村道路均设立了红绿灯。红灯亮起时,几辆行驶的农用车和摩托车都在停止线内等待。宜春是全国物流大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大力投入,该市境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以及村村通等道路基础设施大为改善,通行里程大幅增加。截至2015年,全市通车道路1.78万公里,其中乡道、村道1.4万余公里。“宜春市农村地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75%以上,较大事故基本都发生在农村道路。”宜春市交警支队支队长李凌介绍说。为破解这一难题,宜春市公安局及交警支队党委经研究形成共识:把农村路当城市管,实现城乡道路交通管理一体化,通过智慧警务打造农村平安幸福路。为此,宜春市公安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把全市乡乡安装红绿灯列入2016年市政府“十大惠民工程”。由县(市、区)出资建设、市级财政补助2000余万元,全市169个乡镇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红绿灯建设全覆盖,351组红绿灯基本实现高标准智能化。红绿灯安装之后,原来一些事故高发的路口路段,事故率死亡率大幅下降,通行秩序明显改善,26个试点乡镇交通事故同比下降41.3%。此外,宜春市交警支队打造了“智能交通管控”平台。该平台引进最新视频图像分析等科技成果,以道路卡口、电警设备为基础,实现市县交通管理一体化、城乡道路管控一体化、打防控疏功能一体化,全市市县一体、城乡防控“一张网”。今年1月至6月,交警部门依托该平台,抓拍交通违法行为68万余次,抓获肇事逃逸车辆17次,为其他警种提供案件线索241次,查获568次假、套牌违法行为,实战成效明显,得到江西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郑为文的肯定。今年8月29日,以“一带一路·交通先行”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暨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30周年科技成果展在广东举行,宜春公安“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作为江西省唯一代表参加了项目展示,引起广泛关注。 智慧“网”让百姓揪着的心“放”下来在宜春,侵财性犯罪约占全部刑事案件的80%,其中,偷盗电动车、摩托车案件占70%左右,农村偷盗耕牛占农村发案的50%左右。“电动车、摩托车和耕牛,在民警心目中可能是小案件,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讲,电动车、摩托车是出行的主要工具,耕牛就是农民的‘命根子’。”万秀奇说,宜春市公安局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把电动车、摩托车“两车”和耕牛物联网安防系统作为今年平安惠民“新攻略”,让老百姓揪着的心彻底放下来。“两车”和耕牛防盗系统首先在丰城、樟树、高安三市进行试点。丰城是江西人口大县,也是全国经济百强县,电动车、摩托车有近8万辆,“两车”被盗案件占刑事案件69%。今年3月起,丰城市公安局着手进行摩托车、电动车物联网防盗系统建设,在丰城街头布满千余“神眼”。“该系统自6月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已安装‘两车’防盗芯片超两万辆,成效明显。通过安防平台,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捣毁销赃窝点4个,摧毁盗销团伙两个,19辆被盗车辆成功追回18辆,破案率达94.7%。”丰城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曾文明告诉记者。统计表明,今年7月,丰城市共接盗窃“两车”警情106起,环比6月下降39.1%,同比去年7月下降46%,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直线上升。“今年年底前,防盗芯片要安装至3万辆,让更多群众享受平安福利。”曾文明表示。近年来,宜春市公安局加大科技及信息化建设投入,随着网上综合平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实景三维系统、350兆数字集群通信、LTE警用无线专网、“警务云”大数据中心、社会治安管理系统群组、社会视频共享平台等一系列平台的建成,“智慧警务”构筑了社会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成为护卫群众的“平安网”。 智慧“云”让惠民数据流“跑”起来“您好,这里是宜春市公安局警务资讯服务访问中心,请问您对昨天报警的处理结果满意吗?”“您的驾驶执照还有30天到期,请注意及时到车管所办理年检手续。”……每天,宜春市公安局警务资讯中心都会通过人工或自动服务平台,向数千报警群众或服务对象进行回访和在线咨询,宜春公安微信公众号每天也会及时发布各类警务信息。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数据论英雄。近年来,宜春市公安机关立足“全警情录入+”,对接“互联网+”,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优质服务。以网上办事大厅和微警务服务为载体,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网上办公等管理服务新模式,实现行政审批“一窗式”受理和“一网清”服务。此外,该市还运用联网技术,在全国物流大县高安市建成全省首个县级车管分所,实现车检驾管一站式服务。简化出入境审批,在全省率先启用自助签注机。推行居民身份证自助领证、短信电话提醒、上门办证等服务,全面推广二代证指纹离线采集终端,打造24小时不下班户籍窗口。“这些惠民利民新举措,可以让群众充分享受‘智慧警务’的红利。”万秀奇表示,数据公安、科技强警已成为全警共识和自觉,有力提升了公安核心战斗力,助推了宜春社会和谐稳定。“智慧警务”结出丰硕成果,宜春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和“全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市”,社会治安状况连续多年被省综治委评价为“优”,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测评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来源:宜春公安文:曾家新 刘波 张悦审核/钟建华 编辑/邹伟